close

扁平足.jpg

扁平足又稱足弓塌陷,台語俗稱「鴨母蹄」,意味腳掌像鴨子蹼一樣平貼於地面。正常來說,一般人腳的內側處是應該有一個凹陷的位置,叫「足弓」。每當人體在步行或是跑步時,會依據各種地形提供適度的彈力和扭力,做到吸震和平衡的作用。扁平足患者由於足弓塌陷,而無法吸收身體重量及地面的反作用力,因此會增加運動時重力對關節產生的衝擊。很多時後他們的後腳跟更會呈現外翻(傾斜)的現象。扁平足不是病,最多只是結構上的缺陷,患者可如常生活,扁平足雖未必可以根治,但透過進行適當的伸展運動,加強日常足弓護理,仍有助紓緩因扁平足帶來的足痛及預防痛症發生。

判別方法:

1.費斯線( Feiss line)
將內踝下緣凸起❸到第一趾骨頭❶連成一線,若舟狀❷在❶∼ ❸連線之下,則為扁平足。

扁平足圖1.png

2.濕足印
在地上鋪兩張白紙,雙腳打濕,然後分別在兩張白紙上壓一下後離開,看雙腳的受壓面積。白紙被打濕的部分就是受壓的部分。足印的內側面積可參考下頁圖,比較足弓偏較高或低。

扁平足圖2.png

扁平足引發的的病症:

1.姿勢性平足症:

足弓外觀無異常,行走勞累後感覺疲勞和疼痛,小腿外側踝部時感疼痛,足底中心和腳背可有腫脹,局部皮膚發紅,活動內翻輕度受限,休息後症状可消失。

2. 痙攣性平足症:

好發於青壯年,部分由姿勢性平足處理不當發展而來,主要為站立或行走時疼痛嚴重,呈現八字腳步態,經長時間休息,症状也難改善,部分病人可繼發腰背痛及髖、膝關節疼痛。

扁平足的病徵:

扁平足後遺症,如膝蓋、髖關節及腰部痛症、足部炎症,使得不敢做運動,影響活動能力時,我們就要正視。正常拇趾向外的角度需小於 15°,超過即為拇趾外翻。常合併趾關節滑囊炎,會反覆發炎而非常疼痛。若無治療必定持續惡化。需使用鞋墊改善整體足部力學狀態。

1.  腳部容易疲倦

2. 走一段路便會感到腳痛

3. 平衡力較弱,走路時容易跌倒

4. 走路時呈內或外八字腳

5. 鞋的內側較快磨損

扁平足圖3.png

關於扁平足的治療方法:

二歲以前觀察即可,並不需要做特別的治療。

二到八歲是內側足弓的發育期,可使用矯正鞋墊配合矯正鞋,誘導足弓的發育,也正是矯正扁平足的黃金時段。

至於八歲以上,由於骨間關節已無矯正空間,因此建議使用功能鞋墊,以改善其異常的生物力學步態,而不以「矯正」為目的,減低發生足部後遺症的機會。

特製鞋墊通常需較厚才能達到較好的支撐,最好的方式是做好鞋墊後,帶著鞋墊去挑鞋子。鞋子的種類最好是運動鞋類型,鞋子楦頭需較寬,鞋面不宜太軟,需有支撐性,才
能有矯正效果。扁平足的小朋友很少需要 外科手術,有嚴重的畸型或阿基氏腱有短縮的現象,可請教專業的骨科醫師評估手術的必要性。

預防:

主要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縱弓塌陷或彈性消失而引起足部疼痛,主要是由於形成足弓的結構發育不良及各種損傷和勞累所致,保持體重,避免超重而加重腳的負擔。
避免站立太久或走路時間太長,令足部過勞,幼年起即應鍛煉小腿和足部肌肉,增強其肌力,同時減少負重過度或防止疲勞。

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鞋頭部分要寬

2. 鞋墊能為趁托住足弓,扁平足患者是需要訂製矯正鞋墊以改善問題

3. 鞋子後跟須有堅挺的包圍保護後腳骨,扁平足有先天性平足或遺傳傾向者。

 

註記:摘自「運動星球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