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退化膝關節炎.jpg

根據「網路溫度計」的大數據分析,在「十大老人毛病」當中,關節退化是僅次於糖尿病、排名第二的老人病。退化性關節炎伴隨而來的疼痛不適,不僅讓人難受,更是導致許多老人行動力打折扣的頭號元凶。

另外,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推估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且隨著運動風氣盛行,很多人的膝蓋常會不當使用,患者年齡層由60、70歲逐漸下降,已出現30、40歲的患者,呈年輕化趨勢。依據健保署統計,每年有2萬人須置換人工關節,才能行動自如。這使得「退化性膝關節炎」受到各年齡層的全面重視。

認識「退化性膝關節炎」

人體骨頭和骨頭連接處即是關節,身體之所以能夠活動自如,各個部位的關節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年紀的增長或遭受外來的損傷,都可能導致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包括肌腱、韌帶與包覆關節腔之關節囊)強度不足,進而影響到關節的穩定度與正常運作,久了就造成關節面軟骨磨損,而引起疼痛,這也就是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

通常好發在前關節與內側關節較多,而發生於外側關節的情況則相對來的比較少一些。一般來說常見的症狀有膝部酸痛無力、蹲下後不易站起來、偶爾伴有膝關節囊積水。但最主要的症狀簡單來講就是疼痛,疼痛時機則因人而異
,有的人是不論上下樓梯時都痛,也有的人是連走路都會痛,最嚴重的狀況則是蹲、跪、坐著都痛。

退化性膝關節炎好發族群

1. 根據醫學統計,60歲以上的男性就有60~70%的人患有膝蓋退化性關節炎;而女性又比男性多,60歲以上的女性朋友,6個人當中就有5個人會受到此病症困擾。

2. 體重過重者。有研究發現,胖子得到退化性關節炎的機會是正常體重的1.7倍。國外也有研究指出,每增加1公斤的體重,膝蓋得承受4公斤的重量。

3. 長期外力加重了全身關節負荷,如搬家工人、貨運司機;也會造成關節難以承受之「重」。

4. 先天骨關節結構不良也是引起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膝關節炎診斷分四級

第一級: 已有關節面軟骨軟化現象,而且出現輕微疼痛感

第二級: 出現軟骨纖維化的狀況,伴隨著中度疼痛

第三級: 已產生軟骨碎片,蹲及坐時都伴隨高度疼痛的感覺

第四級: 軟骨呈現嚴重磨為關節鏡顯微手術與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且相當疼痛

退化性膝關節炎.png

(照片來源:永康中醫)

退化性膝關節炎常見治療

1、復健治療: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讓肌肉達到放鬆的效果;電療-解除疼痛、放鬆肌肉;運動治療-矯正牽拉運動與肌力強化運動。

2、藥物-葡萄糖胺(Glucosamine):有研究指出葡萄糖胺可刺激關節內軟骨細胞合成醣蛋白,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而且沒有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的副作用,絕大部分的患者反應良好。

3、玻尿酸關節腔內注射:就是將玻尿酸注射到膝關節腔內,作用就像是替生鏽的齒輪加上潤滑油,就能夠增加潤滑,抑制軟骨持續磨損惡化,並且延長患者置換人工關節的時間。

4、輔具使用:以減輕膝蓋關節的負重,例如護膝、拐杖等。

5. 關節鏡顯微手術:屬於微創手術。傳統型的外科手術,常需要破壞關節周圍的軟組織,術後傷口也非常疼痛、住院天數又很長、往後的復健時間也變得比較長和手術後的疤痕緊縮及關節內的沾黏,反而降低了關節的活動度。而關節內視鏡手術也比較符合現代人的需求,是值得推廣的治療方式之一。

關節鏡手術過程,患者在腰椎或全身麻痺下,需在患側大腿綁上止血帶,中斷患側下肢的血流,使手術可以在清楚的視野下進行,然而在關節腔內持續灌入無菌生理食鹽水或蒸餾水,膨脹關節腔,以達到手術可從不同的小洞進行。關節腔內間隙很非常的小,手術需要細膩的技巧,所以關節鏡手術相對有一定的難度,要順利的完成關節鏡手術,是需要經很長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及養成。

關節鏡手術優點是比傳統手術傷口小、侵入性小、術後復原快,住院時間縮短,一般只要住院 2 至 3天,甚至可以當日手術,併發症低也較少。而主要的併發症有:

〈一〉最常見的是手術後腫脹積血,手術後需要綁上彈性繃帶加壓止血,冰敷及提高患肢以促進血液的回流

〈二〉手術傷口或是關節的感染

〈三〉神經或是血管方面的損傷,但是這個機會在0.5- 0.05 %以下。

6. 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TKR-Total Knee Replacement):膝蓋因為關節炎或是嚴重傷害,而造成連簡單的活動(例如走路以及爬樓梯)都很難執行時,又或者是連坐著、躺著、休息時都感到疼痛,如果非手術治療(例如藥物和使用輔具)都沒有辦法緩解時,就應該考慮接受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膝關節置換也稱為膝關節形成術,以下的四個步驟為膝關節置換手術最基本的手術過程:

〈一〉整修股骨與脛骨:股骨與脛骨上表面受損的軟骨,以及其下方少量的硬骨將會被整修並移除。

〈二〉裝置金屬植入物:金屬元件將會取代被移除的軟骨與硬骨並重建一個新的關節面。植入物與硬骨連接的方式可能為需要骨水泥黏著或是直接讓骨長入的壓裝式。

〈三〉髕骨表面整修:髕骨(膝蓋骨)接觸股骨表面的部分會被切除並整平,修整後會放上一個鈕釦形狀的塑膠元件,有些骨科醫師不做髕骨整修,骨科醫師將會評估髕骨表面是否需要做置換。

〈四〉放入塑膠襯墊:在兩個金屬元件中間放入一個醫療級塑膠間隔襯墊,用來重建一個平滑的滑動表面。

arrow
arrow

    林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